知网论文查重范文--国家层面下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知识产权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涉及到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实质上就是要求经济结构向第二三产业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些都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1 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位一体
立法是基础,执法是重点,司法是保障。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在最近的知识产权司法改革中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应借鉴WTO有关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成熟条款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执法,要能够适应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洞悉国际知识产权法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走在世界前沿,并积极参与到新规则的制定中去。执法方面:第一、应消除某些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的执法体系;第二、公开执法部门权力清单,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提高执法效率;第三、建立公开透明的执法程序,避免“托关系”、“走后门”现象的发生;第四、加大惩罚力度,增大侵权赔偿金额,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刑事处罚;第五、对执法进行严格监督,建立一支清明廉洁的执法队伍。司法方面:第一、应简化司法流程、提高司法效率;第二、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队伍,切实保障权利人合法利益。
2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08年公布的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对内必将带动企业、社会对知识产权的普遍重视,引起一种联动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有积极作用。对外必将促使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中去,这方面也要求我国加强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建设,才能在国际博弈中夺取主动。
3 增强国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国家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政策导向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培养国民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形成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舆论风潮,在思想上进行改观。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使企业敢于加大对创新的投入,避免走抄袭、山寨的老路。也通过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观,为企业的创新成果注入源泉,从而形成良性影响,改善我国整体的知识产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