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模式中的误区
(1)当前的社会中产学研合作多以“合作研发模式”为主流。“成果转化模式”对于很多技术联盟来说要求相对比较高,所以虽然成果转化一直是产学研的最终目标可是在实际当中却是很难实现,很少有企业和学院会选择这一模式进行组建联盟。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学院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相差很大,通常来说,学院的科研是远远领先的,可是对于脱离实际的技术成果,大部分企业是无法进行转化、投入生产的。如果要强行转化,投入与产出必然是不成比例的,这样的风险是很多企业不能够接受的。二、学院的研究方向与市场的需求并不相同,通常情况下是不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合作研发则不同,是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进行定向的研究开发,能够紧跟时代走势,把握市场脉搏,是企业的主要的合作模式。
(2)成果转化率是联盟发展中的对于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但是单单以成果转化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则会有失偏颇,阻碍产学研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在产学研合作中最为常见的七种典型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实际的调查考究发现:在技术联盟的各个成员中对于成果转化的使用时除了创建新企业之外最低合作形式,鉴于成果转化率使用的局限性,现实合作中很少出现这种形式的联盟。因为当下的联盟大多不以成果转化模式作为合作的模式,所以导致现实中的成果转化率必然不会很高,这是我国的一个独特的国情。我们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成果转化率作为评价标准不够客观,不符合我国的市场与企业需求,这样的评价结果会使的打分降低,影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妨碍产学研的快速发展,但是成果转化率作为技术联盟的最终目标还是应该成为一个技术联盟合作成绩的评分指标,全面的评价也更有利于技术联盟的长远稳定发展。
(3)产学研在初期的合作进行的选择差异也是十分的巨大,对于模式的选择不仅仅是要避免双方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也要减少在模式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偏好差异,要全面的对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选择适合的合作模式。我们曾产学研合作的梯度结构中能够得到下面的结论:当合作研发作为企业的选择模式是,这种形式更加适合委托开发与合作申报这两种情况,即使是合作研发在大学中也广泛的存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合作研发不仅能解决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还能够让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拥有自主开发的能力,实现全面的提高。可是委托开发于此不同,学院的教授高材生们更加喜欢在获得企业的资源补贴后自行进行技术的开发研究,拥有更强的自主性,对于自己在其领域上的技术也有保护力。合作申报课题是最近我国政府引导的促进产学研发展的政策计划,这种模式属于政府的政策引导行为,通过全方面的支持也可以让联盟的各个成员更规范化的合作,有利于双方友好商榷联盟发展方向、研究目标等。
(4)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正在由技术成果转化向新型的技术创新进行转变。就像我们说过的,目前我们技术联盟的终极目标技术成果的转化还存在这一系列的难题,所谓我们需要具有机理性和制度性的条例去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到达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合作模式来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可是我们都能够发现现在的技术联盟中大多数都是以企业作为联盟中的主导,占据着高比例的主要地位。原因有很多,联盟的发展必然会面对很多不确定的风险性因素,这使得企业在这方面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因为企业是急需将技术向成果进行转化进而实现技术向实际收益的转化,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学院方的研究成果却不一定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或者其成本与工艺过程太过复杂,对于大批量的实际生产会产生很大负担,一旦出现产品滞留,资金链就会出现运转不灵,极大的干扰技术联盟的顺畅运行。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人才交流、技术分享、共建研究平台等方式来增强技术联盟成员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来使得技术与生活的贴近,最终提高联盟的竞争力和成果转化率,实现合作研发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