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论文样例--优化产学研技术联盟的稳定性
1 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应尽的职责
我国的产学研发展的初期就是由政府主导牵头所开始的,在市场化的当下,政府依旧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益与责任的界定,当地的政府也需要根据本土的条件,充分调动当地企业与高校的能动性达成技术开发合作发展的目的,鼓励技术联盟的发展,从而达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蓬勃稳定的前进。
(1)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联盟出现矛盾的时候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能够在联盟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调节作用,同时也要鼓励技术联盟的建立,保护其自身的权益,给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合作一个健康绿色的发展空间。
(2)制定、实施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财政、金融、税收及人事政策,积极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学研合作的主体进行适当的补贴,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其发展,降低相关的税收从而达到降低联盟所面临的风险。政府需要鼓励技术的研发,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对薄弱的技术环节提供适当的经济资金支持,完善人员的收入、福利、保险等切身利益的维护工作,让人才能够全心投入科研建设。加强科技技术的基础性建设,提高学校人员的成果的奖励额度,鼓励创新,打造创新型的技术联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发展空间,这样技术联盟才能在其中不断的创新,不停的进步。
2 技术联盟中企业的优化方向
作为联盟中的重要一员,企业的一举一动也是关系到整个联盟的发展。企业的要选择一条明确的路线,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企业来说:(1)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建立有效的常态工作机制。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固定的工作平台。
(2)企业要根据自身产品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聚焦关键技术的突破,确立产学研合作项目,选择具有相关经验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型公司,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工作。
(3)企业要设立专门项目团队跟进产学研合作项目,总体负责、有效协调,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力量,形成合力。
在建设以骨干企业为主导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时,鼓励和支持高校骨干教师到企业工作,以及企业骨干技术人才到高校挂职,形成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互动,更有利推动产学研工作。
3 技术联盟中学校的优化方向
大学被人们称为象牙塔,过于专注于理论性的技术研究难免会使得其研究偏离社会实际。很多的高校的特定教师、学员一般只擅长于特定的学科的某一特定领域,而企业的产品要求是综合性的、多学科性的。高校的特定教师一般对于理论较为熟悉,而对于实践不一定擅长。我们需要改变学院过去的一些对老师,同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更加具备实际技术的开发研究素质,使得学校在联盟中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也才会有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愿意与学校、研究所进行合作。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技术联盟尤其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死板的书呆子。我们需要的成果是能够造福于社会的,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上学校更是需要加大力量,更新思想。对人员的评价要全方位客观的,要塑造更多的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站住脚,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不再遗憾的错过,让自己有能力把握住机会、创造出机会,不断的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