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纬创资通手机制造现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所在的工业工程二部主要面对对象是生产现场改善环节。所以针对存
在的问题属于现场改善部分。
- 生产线不平衡。
问题:生产线线平衡率目标是达到80%~90%,而实际线平衡率只达到77.79%。(以CG Line为例)CG Line部分站别之间不平衡,个别站别产能过高,个别站别产能过低。产能高的站别完成规定产量后,处于闲置休息状态,而产能低的站别时间紧凑,会出现来不及或者WIP(产品堆积)现象。产生问题的原因涉及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
解决方法:运用ECRS以及5W1H方法针对瓶颈工站或者周边站别进行改善,达到目标线平衡率。前后站别的循环时间大致相当,每个站别的节奏理想情况下是相同。
- 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
问题:第一,在车间备料、送料、OQC抽检等都需要相关人员来搬运移动送达。
解决方法:针对此问题可提高自动化程度,利用AGV自动化搬运车或者机器人来完成以减少人力需求。
问题:第二,大部分工序需要人来完成。例如,人工锁螺丝和刷条码以及二维码都是人来完成的。成熟的生产线应当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操作。
解决方法:螺丝的安装可以通过自动螺丝机来完成;取放产品可以通过机械手臂来操作,而不是让人操作,这样人的作用十分小,仅仅充当了搬运的角色。
可以通过自动化刷枪实现自动化刷条码。一方面可以加快刷条码速度节约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人力。
- 设备、治工具的多余浪费。
问题:生产线上改善后相应站别的治具以及设备都应该回收,而不是闲置在产线上。很多情况下,产线上存在治具、工具、笔记本电脑等放置不使用。一方面占据作业员的作业空间,不利于作业员作业。另一方面提高设备成本,物品不使用但成本却计算在其中。
解决方法:将多余的设备以及治具工具都交还至工具室,降低占据作业员的作业面积。
- 生产线人员多余,人员浪费。
问题:每次IE改善精简人力后,产线的人员并没有实施标准来减掉相应人员。多余的作业员在线上不仅不作业,反而对生产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
解决方法:及时更新标准人力来减少人力成本,要求产线以及QA部门配合监督人员出勤情况。
- 生产现场管理不严格,作业员作业怠慢。
问题:在实际操过程中,部分作业员思想不集中,作业时存在打瞌睡和打闹现象;当当节产能不达标时,产线人员会将产品离线作业来弥补产能差值,属于违规作业。5S管理不到位,物料和工具没有放在规定区域。在作业桌上以及空置区域内,都会划定指定的安放地点。相应的治具、工具、物料都应当放在指定区域内。而实际情况通常是不按照规定来放置,作业桌上物品摆放混乱。
解决方法:产线实行人员绩效考核,对于表现突出优异可发放津贴补助,表现差进行相关的稽核处罚。5S严格管理,物料工具摆放在划定区域内,并安排产线组长监督检查。
- 部门人员责任意识差,工作积极性低。
问题:当产线出现问题,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追究问题原因时,各部门负责人找理由推脱责任。针对原因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部门负责人不配合工作或者积极性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解决相关问题时,联系不到部门负责人或者职责定义不明确。
解决方法:清楚地定义各部门人员职责,产线出现各类问题状况,可方便联系相应负责人。对于不配合工作的部门人员,采取投诉举报政策。严格要求各部门人员积极有效互相配合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