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范文-盈余管理的手段

知网论文检测范文-盈余管理的手段

(1)利用会计政策的自主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以及处理的方法。[5]为了满足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能够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自身财务信息,国家为企业制定了多种会计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政策。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财务报表发映出的会计信息往往也会出现较大的区别,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往往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终选择更为有利的会计政策。新会计准则中重新提出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模式,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权利,管理层可能利用跨及政策选择上的差异将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项目、期间内进行调整,进而影响配置的效率和效果,这也直接导致了公司盈余管理空间的加大,盈余管理的手段也变得更为复杂多样。

(2)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

研究证明当上市公司同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进行交易时,经济活动产生的利润可以避免在合并报表过程中抵消。因此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在关联公司进行经济交易从而达到操控公司业务成本和利润的目的,这使得关联交易额在企业总的销售收入与成本中所占比例过大,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加上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活动的披露并不规范,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误导了投资者。并不是所有的关联方交易都违反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法律上也没有明令禁止关联交易行为,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股份不能完全流通,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司通常会利用与相关联的公司发生交易从而进行利润的调整。

(3)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提前或推迟确认

企业利用提前或推迟确认成本费用时,企业的资本化费用比重会上升。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发生的成本及费用直接影响着当期利润及财务报表反映的其他会计信息,在企业对当期经济活动反映的财务指标不是十分满意时,会利用缩短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或是大额计提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手段来提前确认费用,或是通过将应该费用化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将应在本期确认的潜亏挂账推迟确认来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6],这导致报表反映资本化费用的财务指标出现异常。

(4)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企业的净利润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存在较大的操纵可能性,这导致在经营出现问题时,一些企业往往会通过非营业活动来提高净利润。相关方面的研究显示如果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较高,公司可能对净收益进行了人为的操控,公司经济状况可能出现了问题。出售投资、出售资产等都是公司经常使用的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净利润的手段。